客观来说,小姬同学(郑昭公)不仅是个风度翩翩、才子风范的俊朗青年,而且胸怀壮志、意气风发。然而锅牛配资,恰恰是他另一项“优点”——呆萌——最终成为了害死他的隐患。事实上,这份天真无邪的单纯,最终把他推向了自己的葬送之路。
小姬的本名为“姬忽”,他是那个被誉为“春秋小霸”的郑庄公的嫡长子。说起郑庄公,可不简单:他可是那个“杀弟囚母”、插箭入周桓王屁股,逼天子交换人质的狠角色。从郑庄公开始,整个天下的格局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周天子不再是不可一世的神,而是成为了诸侯们随意摆布的工具,孔子称之为“礼坏乐崩”的时期。
有这样一位狠心父亲的庇护,小姬同学却并没有成为那种所谓的“衙内”,反倒成了人人喜爱、万众追捧的偶像。他自幼便在父亲的教导下,亲自上阵,浴血奋战。记得有一次,他和父亲一同出征时,曾将孔子的六世祖——孔父嘉——打得屁滚尿流,战功赫赫。
展开剩余81%老姬看到儿子逐渐从一个小小少年成长为英勇的“战斗鸡”,不禁感到十分欣慰。他决定给儿子一次“独立作战”的机会:儿子,北戎入侵了齐国,作为霸主,我们有责任伸张正义,你去带领军队援助齐国。
小姬带着满腔热血,飞奔向战场。这一仗可谓精彩绝伦,齐国的国君齐僖公远远望见小姬押着北戎的正副主帅,手里拎着三百多颗敌将的脑袋,威风凛凛地杀了过来。他惊叹道:天啊!这是神仙下凡吗?我怎么没有生出这么出色的儿子?老姬,你真是有福气!说着,他不禁决定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小姬。
这已不是齐僖公第一次心生招婿之意了。当小姬刚到前线时,他便迫不及待地送上了长女。齐僖公颇为自豪地宣称:我这姑娘文采斐然,诗写得好得让人羡慕,且貌美如花,见识广博,已经有无数求婚的门槛都被踩烂了。我舍不得将她嫁出去,而这绝世美女锅牛配资,只有你,才配得上她。
齐国的两位公主在当时的天下名声显赫,早已无人不知。可是,小姬同学却没有如其他人一般欣然接受这个良缘。面对齐国送来的亲事,他微微摇头,淡然说道:“多谢,不必了。”
从历史的角度分析,可能有人知道齐僖公的长女,文姜的名声并不如表面那般完美。她的名声一度因其私通异母兄弟姜诸儿,且留下了若干床笫之事,而受到后世的嘲笑。虽然那时她未曾出嫁,但她的这一秘密却是当时人们的笑柄。与其说小姬看不上她,不如说他早已意识到这一点。毕竟,他本就气宇轩昂,哪里会愿意娶一个名声不清的女子?
不过,那时外人并不知道文姜的过往,所以齐僖公并未察觉。小姬的拒绝,其实并不单纯,背后有其深刻的考量。因为,小姬认为齐国的国力远胜郑国,他若娶了文姜,外界会误以为他是想借齐国的权力来为自己添油加火,这对于他的声誉并不有利。
这番话一出,身旁的群臣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,纷纷夸赞他果敢坚决、胸怀大志,堪称偶像级的楷模。唯独祭仲皱了皱眉头,他深知其中的复杂与险恶。祭仲这个郑国的实际权力人物,也是郑庄公的得力助手,早已洞察了小姬眼中的隐忧。
祭仲当时并未直接表达异议,而是选择在私下里提醒小姬:若没有外部的强有力支持,今后的路恐怕会相当艰难。齐国虽然强大,但毕竟是外人,而郑国内部的小兄弟们,其中有不少有着强烈野心的继承人。假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外援,最终很难保证自己能够稳坐太子的位置。
祭仲提醒小姬,这一次,齐国送上门的机会,实在是难得的良机,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。小姬虽然一心想着“独立自强”,但祭仲明白,这不过是理想化的幻想。最终,小姬并没有听从祭仲的劝告,依然坚持拒婚。
然而,十二年后,郑庄公去世,祭仲扶持小姬即位,成为了郑昭公。不久后,祭仲被邀请访问宋国,却在途中察觉到一场危险的陷阱。原来,宋庄公背后有着一个强劲的支持者——姬突。祭仲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,不得不对姬突低头,以换取生存空间。
这时的姬忽方才意识到,自己当初若娶齐女,便能借此强大的支持,甚至改变未来的命运。可是为时已晚。转瞬之间,政治环境发生了剧变,姬忽只能逃离政权,失去了自己的权位。
然而,故事的悲剧性并未结束。即便回到郑国,姬忽依旧未能躲过命运的捉弄。最终,他死于高渠弥之手,成为了一个被权谋所吞噬的政治牺牲品。
换一个角度来看,姬忽的死,并非完全冤屈。虽然他天真无邪、怀有理想,但他终究是在错位的权力场中生长,缺少对复杂政治局势的敏感洞察。换作任何一个能看清形势的人,他早该认清,自己的优良品质和“呆萌”性格,最终注定会在权力游戏中成为一把双刃剑,反而加速了他的悲剧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